新高考改革向纵深发展,学校成为重点破解国家课程校本化,逐步推进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变革的桥头堡和实验阵地。作为温州市第二轮“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三年行动的首批试点学校,我校以此项目为抓手,遵循“有效学习”策略,推进学科“自主生长单”实施;聚焦“深度学习”探索,践行“课堂五要素”要求;构筑“和雅”课堂,扎实推进课堂变革。为深入反思各学科实施“自主生长单”存在实际困难,多维度总结“深度学习”课堂变革的实践经验,学校于2018年10月16日至19日,举行为期近一周的第四届“和雅”课堂开放周主题教研活动。
本次开放周活动面向各兄弟学校开放,温州中学督导及学科教师全员参加,各学科组安排两位老师与省内名师同课异构、同台展示。各学科组借省内名师专家这面“镜子”照出我们在课堂上优势与不足,引发全体老师思考并进行主题教研讨论,实践真正意义上“和而不同”的观点碰撞,追求“和雅”课堂的生成。
“自主生长单”深度学习的主题课堂展示
语文学科的教研主题为“基于自主生长单的文言文有效教学课堂实践”。围绕这一主题,课堂展示分别是来自衢州二中的省教坛新秀周旭荣老师,来自温州市教研院的教坛新秀周康平老师,以及青年教师蒋洋洋与张群超。四位教师先后以《始得西山宴游记》、《项脊轩志》与《兰亭集序》三篇经典文言文的公开课展示了对文言文有效教学方法的理解和尝试。四堂课风格鲜明,个性突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校两位教师在授课中都融入了本校特色自主生长单,充分体现了“和”“雅”之理念。
数学学科组针对“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主题开展活动。课堂展示分别是由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来自余杭中学曹良华展示的《空间角复习课》、青年教师杨根尚执教的《导数性质的应用》、“明雅”教师潘和锴老师设计的《函数性质复习课》。曹老师把形与数、数与形完美地结合起来,并通过含参问题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我校的两位老师都充分使用了自主生长单,既让学生对内容有了整体把握,又给予学生留白的空间,实现学生的“自主生长”。
英语学科的教研主题为“高中英语读写整合自主生长单设计与课堂实践”。围绕这一主题,课堂展示由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来自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陈小燕老师,以及青年教师高杨露、徐丽若分别开出了三节设计各异但精彩纷呈的读写整合展示课。三位授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关注读写整合,又各有侧重点:分别借助了各自精心设计的生长单,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实现学生的“自主生长”。
物理学科的教研主题是“课堂有效提问”,以此指向明确的主题组织的课堂展示:分别由来自金华的省特级教师季倬老师,温州市教坛中坚陈德曹副校长,以及校“新雅”教师谢建寅老师等三位老师,开出三节同课异构的《力的分解》。季特以气垫导轨模拟“帆船逆风而行”激疑,贯穿课堂满满的元思考,最后画龙点睛运用《力的分解》解释了“帆船逆风而行”,首尾呼应。我校两位老师均以“自主生长单”为思维助推载体,陈校由“小孩拉动汽车”引入,谢老师由“拉不直的绳子”活动引入,从生活现象到物理理论再到解决问题,从感性经验到理性分析,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实现学生的“自主生长”。季特、陈校语言简练又不失风趣,谢老师青春新元素满满,充分点燃课堂气氛,师生互动自然生成,精彩纷呈的课堂也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其他学科老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化学学科的教研主题“自主生长单引导下的有效教学探讨”,其课堂展示由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特级教师包朝龙老师,以及青年教师王丹丹、周嵩程三位老师,分别开出《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与应用》、《氯气的性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三节展示课。包特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推进实验,完整展示了元素化合物课程的教学模型。我校两位老师依托“自主生长单”为载体,注重知识的浅层走向深层的剖析,有效结合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和思考,达到了思维上的“自主生长”。
生物学科的教研主题为“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探讨”。课堂展示由来自温州中学的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柯建星老师,以及青年教师陈一波、谢尚孩等三位老师,开出同课异构《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新课《酶》等三节展示课。柯老师在教学中,将经典的实验探究融合到课堂中,通过问题链的层层递进、体现生物学的逻辑性和思维价值。我校两位老师或从实验设计的程序出发,或从学生真实学情出发,均以“自主生长单”为载体,引导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实现学生的“自主生长”。主题突出而有效的课堂同时也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其他学科老师,及温州其他中学、甚至瑞安的同仁前来听课交流。
政治学科的教研主题“基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围绕主题进行课堂展示由浙江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省特级教师潘新华老师,青年教师郑燕婵、叶坚秀等三位老师,分别开出《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面对经济全球化》、《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等三节展示课。潘特以生活日常切入,到奥康王振滔的创业故事,再到同学们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深入浅出、流水无痕落实情感价值观。我校两位老师或辩论模式贯穿推动经济专业问题的思考,或从温州本土“红日亭”突破深奥晦涩的哲学模块,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书本的有机融合,感悟到人的价值,实现情感价值的“自主生长”。
历史学科的教研主题是“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自主生长单设计与课堂实施”。课堂展示由全国历史教学评比一等奖获得者、省坛莫剑老师,以及青年教师吴回回、聂采强等三位老师,分别开出《外交关系的突破》、《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等三节展示课,温州市“方军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了观摩及研讨活动。莫老师的将历史中的“人”回归到历史现场,以丰富的历史细节展现历史的复杂,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历史的圆融贯通。我校两位老师均借助“自主生长单”的使用,或以有效的情境创造融合学生自然的角色扮演,打造新课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自我生长,或以有效的材料建构时空贯通历史,推动学生自主思考、自我提升。
地理学科的教研主题是“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自主生长单设计与课堂实施”。课堂展示由正高级教师周红星特级老师,以及骨干教师卢成树、刘丹等三位老师,分别开出《艾比湖的变迁》《泥沙微专题》《常见的天气系统》等三节展示课。周特关注课堂结构的处理,以艾比湖为载体,案例逐点击破难点,建构了高三复习中西北内陆地区区域特征知识难点的教学模式。我校两位老师均借助“自主生长单”的使用,扣教学重难点,探索了主题教学和项目式教学的途径,注重方法教学,使学生触类旁通获得“自主生长”。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研主题是“新高考背景下flash动画的有效教学”。课堂展示由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省编选修课编写成员林任蛟老师,以及青年教师张丽、陈杨芬等三位老师,分别开出《 Flash动画初探》、《形状补间 》、《动画补间》等三节展示课。林老师以“瓢虫日记”这个小故事为例,引导学生自己从文字中提取画面,自己创作。我校两位老师均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张丽老师创设优美的动画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陈杨芬老师以生活中篮球为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再到动画,均注重方法教学,使学生触类旁通获得“自主生长”。
通用技术学科的教研主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通用技术自主生长单设计及课堂实施”。课堂展示由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省教坛新秀林长春老师,及青年教师林仕积、高灵财等三位老师,功开出同课异构《草图的绘制》三节展示课。林长春老师以以选考设计题为切入点,从零基础画好设计图为主线,循序渐进,最后回到选考设计题,前后呼应,课堂设计巧妙,重基础、重过程。我校两位老师均从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出发,林仕积老师以学生现场生成为案例,不断提高、深化,高灵财老师则从如何化繁为简地绘制草图入手,从易到难预设各种图形的绘制。三位老师均注重过程,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问题情景中探究学习,自主生长。
体艺综合组作为非高考学科,也进行了课堂教学的展示和研讨,教研主题是“基于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规范合理的开设体育课堂教学”。主要由青年教师吴越孺、孙轼两位老师,开出《篮球——胸前传接球练习方法》 和《健身——深蹲及腹肌撕裂TABATA练习方法》两节展示课。两位老师依据组内的“基于新课程标准的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及生本特色设计课堂教学,注意动作示范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使学生领悟运动要领,获得能力的“自主生长”。
“和而不同”观点碰撞
课堂展示之后,由各学科教研组长主持进行了促进有效学习”主题教研交流活动,来自温州中学11位学科督导及2位温州市教研院进行主题点评,所有与会老师及雷鸣名师工作室、方军名师工作室等成员均积极参与研讨交流。
如果说“和雅”课堂的重头戏是基于“自主生长单”的课堂展示环节,那么课堂展示之后各学科组开展的“促进有效学习”主题教研交流,是不止于具体课堂,是从“技”到“道”提升的经验萃取,让“促进有效学习”在宏观层面实现课堂模式的合理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