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心底的呼唤奋斗
—— 读《野性的呼唤》
高一英语组 徐绿杨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个关于冒险的故事,作者以一只名叫巴克的狼狗作为小说的主角。巴克不仅是一只狗,作者同时赋予了它很多的“人格”,更多的时候,它比它周围的人类更有人性。作者通过描述一只狗“野蛮化”的传奇经历,从动物的视角来象征和隐喻人类文明,阐释了野性和人性、生命和自然、生存和竞争的深刻哲理。
巴克是一头十分强壮的狗。他本来在一个大法官家里过着优裕的生活,后来被法官的园丁偷走,辗转卖给邮局,又被送到阿拉斯加严寒地区去拉运送邮件的雪橇。巴克最初被卖给两个法裔加拿大人。他先后换过几个主人,最后被约翰·索顿收留。那是在巴克被残暴的主人哈尔打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时,索顿救了他,在索顿的精心护理下巴克恢复得很快,由此他们之间产生了真挚的感情。巴克对索顿非常忠诚,他两次不顾生命危险救了索顿的命,不幸的是,在淘金的过程中,索顿被印第安人杀死。这时恩主已死,他觉得对这个人类社会已无所留恋。最终,他回应自身野性的呼唤,进入森林,从此与狼为伍。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
故事以一首优美的诗开篇:
长久的渴望四下奔窜,
因世俗的羁绊而恼怒不已;
沉沉的冬眠之中,
野性再次被唤醒。
这首诗于整个故事而言,绝对是一个精妙的设计。它很好地阐释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诗中隐含了很多有关于巴克命运的细节。“奔窜”、“恼怒”展现了巴克的野性。整首诗充满了回归自然的渴望,为这个故事定下了基调。
除了这首诗,作者又用了很多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来阐释想要表达的一些抽象概念。第一次被棍棒暴打以及同伴的死亡,让巴克体会到:如果想要在野外生存,它必须得遵守“棍棒和白牙的法则”。巴克的觉醒表明它想要脱离原来作为宠物的安逸温馨的生活,走向一个全新的世界。之后与领队狗史必兹的决斗象征着巴克越来越接近自己原始的天性。这说明它不仅想要生存,还想要成为统治者。这个时期的杰克·伦敦深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相信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争斗,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的选择。巴克对印第安人的攻击标志着它与人类文明最后的一点联系就此中断。当他尊敬的主人索顿被印第安人杀害后,曾经从不攻击人类的它开始毫无顾忌地发泄它的仇恨和愤怒。这说明它已经完全转变——它已经完全接受了自己的野性。
这是一个饱含深意的故事。作者想要告诉我们,苦难有时能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惊喜。这不仅能提升人们解决问题的潜能,而且能唤醒人们心底的未知世界。如果你不得不脱离身处的熟悉的世界,不要沮丧。或许这就是苦难的终结,你会发现一个新世界。
希望每个人都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