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阅读了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余文森教授的大作,深受启发。以下是摘录部分:
书中关于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部分
一、教学关系
1. 把学习的权力和责任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这是当代学习范式重建的前提与基础。
2. 致力于建立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出来的教学文化和教学方式。教学的目的不是往学生头脑里填知识,而是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创造潜能。一个新型的课堂文化,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让学生的安全得到充分的保障,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开,让学生的自信得到充分的培养。
3. 要致力于构建以学为主线,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体系和结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学生文本阅读和个人解读的全过程,学生观察、操作的全过程,学生问题生成、提出、解决的全过程。学生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片面到全面、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的认知,特别是思维发展的全过程,应该成为贯穿课堂的主线和明线。
二、先学后教
先学要尽可能放在课堂内并给予时间保证,让学生充分地、独立地先学,并完成必要的练习。可以在老师的教之下进行,也可以导读提纲要求,还可以由学生完全独立进行。后教环节让学生在先学的基础上提出学习中存在或发现的问题和困惑,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交流展示。在交流中要特别重视交流不同点和创新点。这个环节也是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和提高行教学的过程。练习环节,为了应用中加深,也为了及时暴露学生对新知识理解和应用的不足。作业,特别是基本的、重要的作业应在课堂上、在教师眼前完成。独立性和独立学习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法宝。
1. 教材与学生的矛盾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要求学生学会使用教材,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即学生带着对教材的思考,疑惑和见解走向教师。2.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教师的教要在启发上下功夫,要通过引导、激励、鼓舞、点拨,将学生引向主动学习、深度学习、创新学习的境界。主动指有情感投入,深度指深入知识的形成过程。3.变个体学习为合作性学习。4.根据教材内容需要,确定学生阅读、思考、表达完整的学习。如阅读教学模式,读一读,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背一背,做一做,写一写,讲一讲。
三、完整学习
学习的实质就是学生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组织和重新组织的过程就是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奥苏伯尔提出,影响学生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要以整体联系的眼光组织、设计和处理个单元的关系,让学生在整体中、联系中、比较中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将知识竖成线,横成片,由点到面,由线成面,形成立体、开放、整体的知识结构。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以上观点非常经典,是我们一线老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金钥匙,无论我们在哪个年级段。尤其要补充的是,对于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高三阶段,理解以上理念并在日常课堂中贯穿体现,尤为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