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是一部以小孩子的视角发现人间真爱的好作品,全书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因此书名又叫《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的日记》。内容主要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合上作品,再反观自己,作为教师这个行业,每每提起,我总是想到神的一滴这个词。我并不是一个想要向大哲学家梭罗发起挑战的狂妄之徒,我只是一个手执一尺教鞭,两袖清风的教书匠。我也不是要来赞颂美丽的瓦尔登湖的,我只是想要分享我的一个虔诚的心愿——做神的一滴,哪怕是千湖万泽中的沧海一粟,足矣!
有人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是的,阳光下就有这样一份神圣的职业——教师。如果说,一个湖是大自然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那么师爱必定是那湖中晶莹闪烁的智慧之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倒映出琉璃般五彩夺目的光芒,蓝色是静谧、红色是热情、黑色是坚韧、黄色是收获,她是我们逾越陌生走进心灵深处的眼睛;她是我们挖掘学生天性的最佳引领。而神的一滴,说的就是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我们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着别人的孩子,那么千万滴也就汇聚成大江大河,教育事业也将奔腾不息,由此看来,爱确实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师这个身份的灵魂所在。
但仅仅把爱字挂在嘴上做表面功夫是令人鄙夷与不屑的。在我看来,要想做到这个字,心字起到关键作用。说来也巧,“爱”的繁体写法中,心字便是不偏不倚,直直地落在中央。这是否也在警醒我们,对待学生,除了用心,还不能偏心。常言道,十个手指都有长短,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者,教师难免也会带有个人情感喜好的主观色彩。虽然不值得提倡,但我不得不说,我就是一个非常情感化的老师,我总认为,人与人之间,师生之间,都是存在磁场与缘分的,也许就是存在着一些学生与你特别投缘。但我总告诉自己,不能任性地由着自己的感情做事,人心都有一把锁,多一些微笑,多一点关心,或许那些原本默默无闻不受你关注的孩子就是你教师生涯的一颗璀璨的星星之火。就在不久前,某文摘上,我读到这样一首诗,名为《我爱你》,他说,我爱你,不是因为你的样子,而是我和你在一起时,我的样子。尽管,这并非用来描绘园丁,但却令我感触颇多。仔细想想,这不也是教师的真实写照吗?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偏向某一些学生,而忽视另一些。在每一个独特的学生个体面前,教师记住的应该永远是自己独特的身份,这样的身份要求我们舍弃偏心与小爱。所谓大爱无疆,大爱无言,说的就是阳光下这样一种无私的职业——教师。
在众多情感中,为何师爱显得尤为特别呢,我想,那应该就是因为师爱的一个特质:奉献。都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的自私与贪婪也是自古以来与道德准则相抵触的一个劣性。当你在睡梦中与闹钟作斗争时,你是否想过一群孩子正在教室中认真自习等待着你,打消赖床的念头吧,当你在再三强调纪律的课堂上遭遇学生不自觉的吵闹时,你是否想过他们只是一群孩子,收起你不耐烦的毛病吧!当你挑灯备课正打算草草了事时,你是否想到会不会愧对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击碎偷懒的习惯吧!是的,阳光下就有那么一种奉献的职业——教师。
生活中总会涌现出无数赞颂师德师爱的光荣事迹,在这个信息高速运转的社会,人们不再对一些诸如农村教师的不辞劳苦安贫乐道的新闻作过多关注,仿佛已经成为大家制造和谐社会的无聊噱头。却很少有人真正低头看看周围,那粉笔灰染白的银丝还是否能再次触碰你内心的那根弦呢?我就有过这样的感触。我想每位温州教育界的同仁们应该都清楚不久前推出的一个新奖项“终生班主任”奖。当班主任成为某些教师手中冷漠的敲开职称大门的武器时,我却被一位年过五十的女老师深深打动。那一天,我,一名新教师,坐在台下,她,一个当了30年班主任的老教师,没有任何骄傲与架子,只是像一位妈妈一样讲述了她与学生的故事。那个年代,能读上温一中犹如中了榜的状元,可孩子没钱理发,她就当起了理发师,孩子没钱看病,她就学着抓药行医,在学生的眼里,她就是半个母亲。她的付出没有白费,所有的学生都记得那个年轻的班主任为他们付出的一切。她数度落泪,人间挚情也就不过如此啊。
一支粉笔,画出知识王国的迷津;一块黑板,滋润思想秧苗的泥泞;三尺讲台,道尽人间平凡的真情。我不曾读书破万卷,也还没有走遍祖国的河山,更没有鬼怪神佛赋予我的创作灵感。我只是千万教师中的一员,就像星辰属于夜空,草木属于大山。最后,我想要用汪国真的一句诗歌来结束我的演讲: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知否桃李满园,既然选择了教师,就应当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