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语言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后感
《正面管教》是教育界的常青树,几乎每年都能在各视听平台,看到它不断以有声书、书本解读等等形式被推荐。作为老师,《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更是对症下药,让我如获至宝。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曾满腔热血,试图改变学生,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三好学生”;也曾气急败坏,不争气地落下泪水,在操场上一圈一圈地释放情绪;也曾苦口婆心,机关算尽,却在学生的无动于衷中无奈收场——自问也算尽了心力了,却为何却收效甚微?《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的问题:我并不懂我的学生。
当看到书中的这张“错误目的表”的时候,我不禁震惊。1-4栏罗列的孩子错误行为和老师的本能反馈,简直就是我本人本能反应的实录了,而结果自然也与第4栏如出一辙。所幸,被教师的职业使命所呼唤,我也曾误打误撞,采用过第7栏的鼓励性回应,而让一些孩子找到了更好的自己。现就我的一个案例就“错误目的表”浅析一二。
班级里有特长生小A,上课经常睡觉,据了解,高一他几乎就是折磨睡过来的,精神好时,就发发呆,学习于他而言,似乎毫无意义。我曾气愤于这小A坐在第一排,居然还敢在班主任眼皮子地下睡觉,动辄卷起试卷或者书本砸醒他,呵斥他不要再睡了。虽然试图以开玩笑的口气提醒他,但显然小A丝毫不觉得好笑,在之后的接触中,小A时常会顶撞班主任,对班集体荣誉也全然不上心,而我也自然更加恼怒,多番找他“谈心”,但都收效甚微,根本无法“走心”。这可不就是班主任被本能的情绪所控制的结果,本能的生气让我冒犯了小A在同学面前的自尊心,而他也因此产生了“报复”这一错误行为。
幸而,同时也在不断尝试鼓励学生的我,决定要每天鼓励一个学生。于是,在了解到小A最近的钢琴技艺有所精进的时候,我在某次偶然碰到时,随口说了一句,“哎,小A,听说你最近钢琴进步很不错哦,要成钢琴小王子了耶!”此后,我也还鼓励过他的作业、某天课堂上努力没睡了、某天课堂表现不错了……渐渐地,我发现小A看到我时,更愿意打招呼了,一次还主动帮我整理我打翻在地的作业本。这不正是在我向孩子表达关心、一视同仁下,小A的转变吗?!
基于我自己的经历,我对《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这本书,已经其中的精华“错误分析表”是真心推崇的,也希望更多人能够读到它,并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