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李先明
今年主持市级课题《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应用》,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三个:一是思维导图的运用;二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三是两者的结合纽带。带着这三个困惑,春节期间阅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时,豁然开朗,这本书很好的解决了以上困惑。思维导图应用于单元整体教学,促进“教-学-评”一致性。有助于教师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整体分析教学内容,设置单元教学目标,拆分课时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有助于组织教学活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发展发散性思维;更有助于教学评价,学生对思维导图的构建直接反映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单元整体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长时规划教学安排,注重大概念的建构,从而落实生物学核心素养。但单元整体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整体把握单元教学内容。思维导图主要由主题、节点、连线、图像和色彩构成,具有明显的层级结构,适合应用于单元整体教学。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Understanding by Design, 简称UBD)由美国学者格兰特·威金斯(Grant Wiggins)和杰伊·麦克泰格(Jay McTighe)合著,闫寒冰教授组织翻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本书分绪论与13章,为我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指导,书中的观点给我带来启发与思考。这本书提出了“逆向设计”的概念和方法,以避开学校教学设计中的两大误区-聚焦活动的教学和聚焦灌输的教学。前者没有明确学习体验如何帮助学习者达到学习目标;后者缺少明确的大概念来引导教学,缺乏为确保学习效果而进行设计的过程。该书认为教师在考虑如何开展教与学活动之前,先要努力思考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以及哪些证据表明学习达到目的;必须首先关注期望,然后才有可能产生适合教学行为;认为最好的设计应该是“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
该书启示我需要树立的教学观点。我们是培养学生用表现展示理解的能力的指导者,而不是将自己的理解告知学生的讲解者。如何能达到逆向设计? 很多教学缺乏目的性,教学效果不理想。在确定教学目标后,可以思考以下的问题:什么可以用来证明学习目标的达成?达到这些目标的证据是什么样的?教与学所指向的、构成评估的表现行为是什么样的?
在课堂教学中,悄悄走向一名学生,问他以下问题:你在做什么?你为什么这么做?它会帮助你做什么?你和你先前做的事有什么关系?你如何证明自己已经掌握了相应的知识?
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
阶段1:学生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够做什么?什么内容值得理解?什么是期望的持久理解?
阶段2:我们如何知道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结果?哪些证据能够证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阶段3:如果学生要有效开展学习并获得预期结果,他们需要哪些知识(事实、概念、原理)和技能(过程、步骤、策略)?哪些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所需知识和技能?根据表观性目标,我们需要哪些内容,指导学生做什么,以及如何用适当的方法开展教学?要完成这些目标,哪些材料和资源是最合适的?
逆向设计会使预期结果,关键表现以及教与学体验之间产生更大的一致性,从面使学生有更好的表现-而这,正是设计的目的所在。
该书启示我教学设计要追求理解。UBD提出“理解六侧面”,“当我们真正理解时,我们能解释、能阐明、能应用、能洞察、能神入、能自如。”理解六侧面表现了迁移能力,反映了理解的不同内涵,为理解提供了多元化的指标,引导评估的选择和设计。书中给出了基于理解六侧面的问题模板,如“站在___的立场上看问题会是什么样的?”是基于“神入”的问题设计;“___有哪些优点和缺点?”是基于“洞察”的问题设计等等。
该书启示我教学设计要聚焦大概念。UBD认为“大概念是指那些用于课程、教学和评估方法的核心概念、原则、理论和过程。”大概念是建构理解的支持材料,是能够连接碎片化知识的一种有意义的模式。提炼大概念,通过基本问题来架构大概念为我们关注的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提供了一种途径。而大概念的提出也启示教师教学设计不仅是每节课的小尺度设计,更应有单元教学设计这类中尺度的考量。
该书启示我教学设计要把握关键思考。UBD提出构建和检测教学计划有效性的WHERETO要素:学习方向(Where)和原因(Why);吸引(Hook)和保持(Hold);探索(Explore)、体验(Experience)、准备(Equip)和使能(Enable);反思(Reflect)、重新考虑(Rethink)与修改(Revise);评价(Evaluate)工作及进展;量身定制(Tailor);为最佳效果而组织(Organize)。
纵观全书,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就是理解,应该如何解释简而言之就是我们的课程,应该对学生产生哪些影响,这是我们预先就应该考虑到的内容。书中说的所谓大概念、逆向思维、UBD评价体系、理解的成分等等都是具体的内容,这些操作化的方面值得我深思,而作为老师在观念上的转变,什么是真正的学生主体是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要点。我以为“Understanding by Design, 简称UBD”读一篇远远不够,还需要第二遍、第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