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本培训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发展  /  校本培训  /  学校校本培训  /  教师读书活动
王意如《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发布时间:2023-01-23 浏览量:

“虽然不想被人讨厌,但即使被人讨厌也没有关系。”我很喜欢书中的这句话,于是将它作为开头首句,同时这句话我也想送给自己,希望自己也能有这样的勇气。

这本书与我之前读过的日本心理医生写的《人间值得》很像,都是写给生活的哲理小书,看完之后会让自己松一口气,好像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接受每一天就好。书中的几段对话让我深有感触。书中提到一个有趣的观点“我们在不断地下着不改变自己生活方式的决心”,让我突然发现“如果怎样怎样”的假设仿佛就出现在耳边,是生活中时常听到的话,在教室里,“如果我的英语能够好一点的话…”,在饭局上,“如果我考上…”,好像大家都很喜欢活在“如果怎样怎样”之类的假设之中,不停地为自己不做改变找借口,生活中的我们无论年龄大小不都是这样吗?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害怕向前迈进或者不想真正地努力,不愿意为了改变自我而牺牲目前所享受的乐趣,比如玩乐或休闲时间。也就是拿不出改变生活方式的“勇气”,即使有些不满或者不自由,也还是更愿意维持现状,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能安心。看完书后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也一直在为不改变而找借口,确实目前所享受的乐趣与向前迈进的孤单与痛苦相比,简直是不能割舍,但也正因为这样,才有了许多个如果,许多个想要去做却从未行动的事情。青年与哲人最后一夜的对话,似乎给这个难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哲人认为人生就像是在每一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的刹那,只要跳着舞的“此时此刻”充实就已经足够。那么我就在想不愿改变是不是因为这个改变太大了,一瞬间牺牲的乐趣太多了,如果我们把这个改变对准“此时此刻”,听上去就会更容易达成,只要牺牲几分钟的享乐,就能完成一个小小的改变,那么何乐而不为呢?也许认真地过好“此时此刻”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的吧。

此时此刻很重要,但好像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属于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总会被外界和别人的评价所影响,总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希望被身边的人接纳,但要知道的是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别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哲人提出首先自己得先认可别人,正因为我们认可了他人、认可了不同的价值观,我们才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如果做一件事情的主要目标成了“满足别人的期待”,那完成的过程就会变得相当痛苦吧,因为那样就会一味在意别人的视线、害怕别人的评价,根本无法做真正的自己。

书中提出了“人生课题”这一概念,凡事都从这个概念出发,先思考“这是谁的课题”,然后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书中以孩子为例,指出学习是孩子的课题,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了解孩子在干什么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守护,在他想学习的时候要随时准备给予帮助,援助的大前提是课题分离和横向的平等关系。我们需要在理解了学习是孩子的课题这个基础上再去考虑能做的事情,具体就是不去居高临下地命令其学习,而是努力地帮助他本人建立“自己能够学习”的自信以及提高独立应对自己的课题的能力。阿德勒心理学把这种基于横向关系的援助称为“鼓励”。但援助绝不是对孩子的课题妄加干涉,没有向你求助的时候不可以指手画脚。简单来说就是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我们只做“把马带到水边”的努力,是否喝水是那个人的课题。倘若无视本人的意愿而强迫其改变,那结果只会是日后产生更加强烈的反作用。作为教师,我也在想该如何引导学生明白学习是他们自己的课题,很多时候我们是将水喂到他们的嘴边并非他们自己去饮用,而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地帮助他们建立“自己能够学习”的自信以及提高他们独立应对的能力,却效果甚微。

有时候也可能并不是因为别人的期待,而是我们自己就想做那个让别人羡慕的人,不甘平庸,想要变得特别,但我们要分清能够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书中提到两个概念:自我接纳和自我肯定,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还暗示自己说我能行后者我很强,而自我接纳是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这么一想如果我们能够拥有甘于平凡的勇气,那么对世界的看法也许就会截然不同。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事实,却可以改变主观解释,也就是说我如何看待这一事情并赋予它什么价值这很重要。比如价格昂贵的钻石,我们会从中发现一些价值,并会说一克拉多少钱,但如果换种角度来看,钻石之类的东西也只不过是石块而已。“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我同意书中哲人的观点,无论是追求优越性还是自卑感,都不是病态,而是一种能够促进健康、正常努力和成长的刺激。只要处理得当,自卑感也可以成为催化剂。如果把身边的人都当做自己的竞争对手,那么生活就会很累,我们要明白人生不是竞争,我们也不需要与任何人竞争,追求优越性只要自己不断前进即可,价值在于不断超于自己,卓尔不群,越而胜己,才叫卓越。

关于自己的人生我们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我们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我们也根本无法左右。哲人说获得幸福的勇气也包括被讨厌的勇气。虽然每个人都不想被人讨厌,但要有“即使被人讨厌也没有关系”的坦然。

“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与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希望我能拥有这些勇气去从容的应对自己的课题。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