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高二生物 《重构作业 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读书心得(李先明)
高中校本培训(新)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发展  /  校本培训  /  高中校本培训(新)  /  高二生物
《重构作业 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读书心得(李先明)发布时间:2024-09-01 浏览量:

研无止境,慧在读书。读书不仅能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更能汲取智慧,传播真知,雕刻思维,丰富时光。

最近拜读了学校统一购置的王月芬编的《重构作业—一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这本书,读后受益匪浅,感悟颇多。王老师在书中科学严谨地分析了高效作业和低效作业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带来的影响。研读后,真切感觉到老师身上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如果老师懈怠对学生的作业设计,紧靠教辅资料让学生反复写作业,这样不仅消磨了学生的时间,而且还浪费了学生拓展自我的时间和精力。看来精心设计单元作业,不仅能让老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所以老师要具有单元作业设计的能力,这是促进教学发展的一项必要能力。

首先,我们要设计有梯度的作业,但是不能要求差生只做没有思考价值的基础作业,要让他们做中等难度的作业。孩子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一味地在基础知识上耽误时间,做一些重复性的作业,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反而会起到遏制的作用。现在的学生不是笨,而是缺乏思考能力的培养,多给孩子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具有思考深度的习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挑战性,才会让学生对学习越来越感兴趣。

其次就是加强孩子的实践性作业和家务劳动或者体育锻炼作业,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能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力。以此告诉学生只有坚持把一件小事做好,才能坚持做好复杂的事情。如果孩子能达到自主给自己布置作业,那么这个孩子的学习内驱力就会被调动起来,就会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发展。他们会觉得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能够给他们带来快乐的一项任务。本书围绕“作业”这一直备受关注却又饱受质疑的焦点话题,课程领域视角出发,聚焦单元作业,探讨了作业的内涵和价值。

要想提高作业效率,让学生喜欢做作业,老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点:

促进学生能力提升有积极的作用

那些既不能给学生带来任何帮助,又让学生无法完成的作业不是好作业。学生不断在作业中体验失败会让学生感觉自己愚蠢,而作业中的成功体验则会带给学生自信的感受,有助于激发学生更好的学习兴趣,应让学生不断尝试。

与个人相关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有时不愿意做作业的原因就是无法感受到作业对自己个人的重要性,质量就会降低。而高质量的作业才会让学生具有归属感,能给学生提供展示他们如何个性化完成任务的机会;有助于开启和激发学生对学科的情感、态度和观点;允许学生形成创造性的成果或者创造性地呈现。

具有令人感到开心的美感

作业的美感,包括所采用的纸张是柔软还是坚硬,作业的表达形式是生动有趣还是呆板沉闷,作业字体的间距是否合适,颜色、图表、配图等是否活泼生动。

我们需要充分发挥作业自身的价值,同时更要将作业融入整个课程教学体系,这样才能使作业更好地产生系统效应。

我们在平时教学实践中,尝试通过单元主题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提高单元主题作业的实效

高中生物学作业的常见类型与问题。作业结果对于教学具有诊断与改进功能。因此,高中生物学作业中适当适量的运用和基础练习操练作业,是必不可少的。适量测试,提高应试能力,单元评价与期末评价的定于与要求,并提出了学业水平考试,旨在检测和衡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的学业成就。所以,适量的检测性作业,既可以检查学生们对所学知识巩固情况,又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答题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进行培优辅差。必要拓展,提高语用能力,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我们要为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创设合适的情景,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用自己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进行运用和实验。

高中生物学作业存在问题。内容缺乏整体性,很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总是习惯“一课时一作业”的形式,仅仅围绕单课时来布置生物学作业,缺失了单元作业的整体性,切断了单元内语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课时与课时之间目标分离,缺乏连续性与递进性。

设计缺乏层次性,不同的学生受内在、外在种种因素等影响,所表现出来的生物学学习能力各不相同。传统“大锅饭”、“一刀切”等缺乏层次性的作业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差异需求。

  高中生物学单元主题作业的设计与实践。单元作业实际,是指教师以单元为基本单位,依据单元目标,以选择重组、改变完善或自主开发等多种形式形成作业的过程。通过学习王老师的单元作业观,我总结了高中生物学单元作业的主要几个特点。整合单元知识,深化作业主题。教师应当梳理单元知识,加以整合,凸显作业的话题性,并因课制宜,循序渐进地设计阶梯型作业,凸显并深化作业主题,实现相关知识的不断滚动、复现和运用,遵循生物学学习的递进性与延续性原则。

串珠成链,设计关联型作业。教材单元间的知识点紧密关联,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充分挖掘各语言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运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结合本单元话题作业,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循序渐进,设计阶梯型作业。以每个单元特定的话题为主线,贯穿整个单元分课时的作业设计。基于单元大的话题进行单课时小话题作业设计,使其不脱离单元话题主线,搭建逐步而上的阶梯,促使生物学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得以实现。

关注学生差异,彰显学生个性。作业应该是学生查漏补缺、满足个性需求的过程。自由选择,呈现个性化作业。许多教师喜欢让学生做单元知识梳理,简单枯燥的词句罗列,往往让学生退避三舍。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手抄报、思维导图等不同形式表现自己的作业,展示自己的才华。自主选择,设计层次化作业。

为了能够鼓励学生完成作业的信心,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这样既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练习要求,也能够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自信心。当然,教师可以设立评价机制,多鼓励学生挑战更高难度的作业。提高学生兴趣,丰富作业类型。作业类型会影响学生的作业兴趣,从而间接影响学生作业的负担感和作业效果。为了提高作业的趣味性,高中生物学教师们可以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书写、图画,语音和视频等。教师在布置单元主题作业的时候,可以布置一些和平时朗读、背诵、抄写,以及习题不一样的作业。线上线下结合,丰富作业类型。线上线下融合作业,是结合单元目标,将不同类型的作业合理分布在线上线下,有效整合线上线下作业各自优势,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作业设计与实施形态。

相比传统的线下作业,线上作业需要我们教师持接纳与谨慎态度。在平时单元作业中,我也会适当布置一些线上的作业,比如课文朗读、作业提交等;我也会根据学习内容,布置一些视频拍摄上传的作业,提高学生综合语言素养。

通过研读与学习王月芬博士《重构作业》一书,并结合《新课标》反思自己的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自己在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中的不足。今后,我将持续学习与实践,通过设计和布置科学高效的单元作业,提高学生生物学作业效果与生物学学习素养。

    在处理这方面的工作还缺乏足够的恒心和毅力,更缺乏足够的教育智慧。教学本身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除了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缺少一份耐心,我更应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培养自己的教学智慧。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