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本培训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发展  /  校本培训  /  学校校本培训  /  教师读书活动
陈小乐读后感发布时间:2024-09-05 浏览量:

《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读后感

 

日常教学中,我们日复一日地按照常规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但很少会去深入反思:作业设计的质量是否高?作业批改方式是不是有效?作业究竟对学生发挥了哪些作用?作业不知不觉成为了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这本书通过深入探讨单元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套科学、系统的作业改革思路。阅读此书后,我深受启发,对作业的设计与教学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作者将课程视域作业观与教学视域作业观做了系统、全面的比较分析,提出要站在课程而非教学的角度,建构课程视域作业观。作者基于课程视域角度提出的单元作业,不仅体现了核心素养的追求,也是课程视域作业观的具体操作载体。

这一部分,强调了科学正确的作业观。一次作业的设计,牵涉到作业的功能、目标、难度、类型、结构、差异、时间、学生作业态度、教师的批改方式、统计分析、家庭的参与以及学校的管理等很多层面,并不只是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教师讲评和学生订正。这给很多一线的新教师带来意外惊喜让我们走到这片作业设计的“桃花林”里一探“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观”的究竟。

  首先作者将作业的思想理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梳理,用两张表格清楚明白地表示。作者还从育人理念、作业目标、科学性、作业难度、选择性、多样性、作业时间、作业结构等八个维度对作业设计文本进行分析。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作业研究视角日益多元化、作业时空从“校内”到“校外”到“校内外”结合、作业功能和形式逐渐丰富和多元、作业设计越来越科学和精细化。

书中明确指出了作业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作业不仅是巩固课堂知识、提高技能的手段,更是衡量课程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标。然而,现实中作业设计往往存在诸多问题,如形式单一、内容重复、缺乏针对性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因此,重构作业设计,特别是从课程视域下进行单元作业设计,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书中详细阐述了课程视域下单元作业设计的六个主要方面:作业的内涵和价值、作业设计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当下作业设计中存在的真实问题、为何要形成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观、课程视域作业设计观下作业设计的策略与方法,以及课程视域下作业设计策略如何“可视化”。这些内容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第五章在全书中是最详实的一章,大多为实操性的内容,罗列了不同学科的作业设计及优化案例,值得反复研读。针对单元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作者从单元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作业时间、作业难度、作业批改分析与改进、作业类型以及作业差异性七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

不仅教学需要目标,作业更需要目标。作者列举了一个语文单元作业目标设计的案例这一案例科学地处理课时作业目标、单元作业目标、学期作业目标间的关系;体现了单元作业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之间的异同;指向明确,数量合理,结构清晰,注重内在的逻辑性和前后的关联性。我们语文老师可以以此为参考进行探究。

作者指出,作业内容应科学明确,案例中教师的指导与要求非常清晰明确。这个案例不仅规定了学生必须阅读的篇目,而且给予了学生可选读的篇目,体现了作业的差异性;要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记录、写感受,还通过四个评价项目进行引导,注重了习惯与方法的指导。

如何设计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作业,是设计的一大难点,作者也给出了案例。同样是抄写背诵,案例中的老师让学生判断字的结构,进行归类。我们也可以思考如何在机械地抄写背诵作业中,设计一些体现思维含量的要求。

作者多次强调,单元作业设计过程中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作业要求,要允许水平不同的学生选择完成不同的作业,要给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搭建适合的“脚手架”作者指出作业类型是多维的,我们可以尝试设计多维度的作业,比如:让学生种植一棵植物,给予照看,并进行观察记录,写植物生长的观察日记,就是一项写作与操作结合、长周期的多维组合类作业。显然,多维度作业对学生的理解、动手、情感、写作等多种能力有训练。作者还强调跨学科作业不能流于形式和走过场,作业也不能全部是跨学科作业、综合实践类作业,而要与学科作业形成合理的比例,这样才能形成有机的整体。

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被书中关于作业设计策略与方法的部分所吸引。王月芬老师提出,作业设计应基于课程目标,整体设定单元作业目标,确保作业内容与作业目标保持一致。同时,作业设计要注重梯度性、多样性和实践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她强调,作业不仅要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更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作业反馈与评价的重要性。有效的作业反馈和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并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建议。这种及时的反馈机制能够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查漏补缺,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

在第五章中,我学习到了可参考的案例和可操作的策略,让我感觉作业设计的别有洞天,第六章则是让我忽然豁然开朗。作者展示了作业设计前的“设计流程图”、作业设计中的“属性分析表”和作业设计后的“反思评价表”,“一图两表”是作业设计可视化技术路径的核心与关键,给我们提供了将作业设计从“无意识的经验行为”变成“有意识的专业行为”的重要脚手架。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对作业设计从内容到形式、从布置到评价,总结出“四精”改进方法。

1、精选的基础作业:学校对传统学科统一的作业内容进行精选,筛除简单机械重复内容,编选揭示规律发展思维的内容,补选立足素养目标容易被忽略的内容,形成学科校本作业,涵盖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

2、精准的分层作业:学生的学习是有差异的,作业也应该因人而异。学校研究基于知识图谱的精准评价,从知识点入手对每一名学生进行精准诊断,在诊断后推荐适合的作业,助力学生做得少且有效。

3、精巧的实践作业:传统作业中最为缺乏的就是联系生活、动手操作、融合各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作业。学校聚焦学科的大单元,沟通知识与真实生活的联系,设计成适合学生实践探索、研究创作的长作业,帮助学生将课堂学习内容延伸向生活,将能力延伸向素养。
   4、精心的作业展示:学校倡导“作业即作品”理念,尊重每一名学生的每一次作业,对作业进行多维度评价与展示。班级、年级、学校的展示墙,课前5分钟的小演讲,云上。平台的空间秀...学校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作业的快乐。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优化单元作业设计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作业观念,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状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有效的作业,真正发挥作业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