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本培训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发展  /  校本培训  /  学校校本培训  /  教师读书活动
从技能训练到素养生长:体育课堂的大概念重构之路 陈超读书心得发布时间:2025-04-15 浏览量:

《大概念教学》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对体育教学的深层思考。当传统的篮球教学还在重复着运球、投篮的分解练习时,书中"像专家一样思考"的论述让我豁然开朗——体育课堂不应是动作技能的堆砌场,而应是运动素养的生长园。在这场教学理念的蜕变中,我逐渐触摸到体育育人的本质脉络。

 

一、解构传统:体育课堂的认知突围

 过去的排球教学总陷于"发球-垫球-传球"的机械循环,学生能完成技术动作却看不懂战术图示。这种割裂式教学暴露出传统模式的局限:学生获得的是零散的动作记忆,而非完整的运动认知。当学生面对真实比赛时,战术意识与空间感知的缺失,让技术动作沦为无意义的肢体表演。大概念教学启示我们,体育素养的形成需要建立"运动认知-技术表现-实战应用"的立体网络。

 

二、概念重构:单元设计的素养图谱

 在田径模块设计中,我尝试以"人体运动效能最优化"为核心概念,重构短跑教学单元。将起跑技术、步频步幅、能量代谢等知识点编织成认知网络,通过"跑道摩擦力实验""步态分析工作坊"等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理解速度产生的科学原理。这种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使技术训练升华为运动科学探究,当学生在研究报告中分析步长与步频的平衡关系时,我看到了深度学习正在发生。

 

 三、情境再造:运动能力的迁移转化

 篮球单元教学中,我们创设"校园篮球联赛筹备"真实情境。学生不仅要掌握技战术,还要组建组委会、制定赛程、设计裁判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运动技能转化为组织协调能力,规则认知升华为体育精神培育。当学生自主解决"赛程冲突调解"问题时,体育品德培养已悄然融入真实的问题解决中。这种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让核心素养的培育有了落地生根的土壤。

 

 站在操场边看着学生自主组织的班级足球联赛,那些充满创意的战术配合、自觉遵守的规则意识、默契的团队协作,都在印证着大概念教学的生命力。体育教学正在经历从"教动作""育素养"的范式转变,当我们以核心素养为锚点重构课堂,体育教育的育人价值才能真正绽放。这场静悄悄的教学革命,正在重塑学生对运动的认知方式,也在重新定义体育教师的专业价值。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